今天不是明天的垫脚石

“10月份要考试,最近别玩游戏”,“游戏留着等考完试后再玩”,这些声音听起来挺对,也的确因为这样的声音减少了游戏时间。但是同时会出现的现象是:中午无目的刷手机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达到了1小时之久。也就是表面上少玩游戏节省下来的时间其实并没有真正转化为更多的学习投入。

回过头来想想,可能这就是人性本身。当我们压抑某种欲望的时候,他总是能通过另外的方式去“退而求其次 ” 。就好比压抑游戏的欲望时,它则通过漫无目的刷手机的方式来释放自身,而这种隐性的方式让它难以被察觉且不容易被攻击。

站在更大的视角,背后其实牵涉到生活哲学的问题。为什么自己会认为最近不要玩游戏?一方面的确是因为需要“要事为先”,另一方面多少也跟不自觉的把今天当做明天的垫脚石的文化观念有关。在这种文化观念下,明天永远比今天重要,今天永远需要为明天储能,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则是其精髓。

毫无疑问,这种生活哲学很好。但我还是要好好打游戏。

今天有今天该做的事情,同时今天也有今天需要的休息和娱乐。对待欲望,不压抑,不排斥,也不跟随。该学的学,该做的做,改玩的玩。哪怕最终社会评价产出不是最大,也依然值得如此去做。

游戏共存的启发

一个多月的实践,从起初的循序有序,到中间的欲望失控,再到GM权限无心插柳的欲望降级,到现在基本能回到低欲望背景的健康轨道。虽然还是付出了今天去医院抓中药疗养身体的代价,但总体还是值得:

首先不再极端的面对欲望:要么无限疯玩要么卸载的极端行为没有再次发生。其次带来了更多良性“自我实现”的可能性:纯粹的欲望路和修行路都不是自己想要或者擅长的人生路,欲望和修行和谐共处的路线更适合自己。再者避免了“加法”和“绝对化”:昨天一度想要重开Steam代替魔力公益服,想要一劳永逸解决游戏的持续吸引力,最终继续留在魔力公益服。

“绝对化”和“一劳永逸”是自小逻辑训练的恶魔诅咒,一方面带来强大的预见力,一方面带来极端和偏执而丧失觉察和辩证。

关于游戏:清零还是共存

如果说从小到大最大的爱好,游戏始终是首位。知道自己容易痴迷电子游戏,所以从大学毕业后蛮多年,采取的都是“疯玩+清零”循环方式。首先克制自己完全不碰电子游戏,如果碰了则一口气没日没夜晚上一段时间然后又将其完全删除。

该是放下这种极端游戏方式的时候了,电子游戏本身不是问题,而“度”的把握才是关键。“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思想里,没有绝对,更多是平衡与辩证。

目前实践共存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挑战,会容易形成一种背景性的欲望而刺激神经的兴奋度,会对生活和睡眠都带来一定影响。也算是正常现象,任何新适应都会有一个过程。